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吉林市道路交通管理处罚办法(废止)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22:50:40  浏览:866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吉林市道路交通管理处罚办法(废止)

吉林省吉林市人民政府


吉林市道路交通管理处罚办法
吉林市人民政府
吉林市人民政府令第115号


(2000年6月8日吉林市人民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第一条 为加强道路交通管理,保障交通安全畅通,规范交通管理处罚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建成区域内主要街路违反道路交通管理行为的处罚,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公安局是本市道路交通管理的行政主管机关,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负责本办法的具体实施。
第四条 一人有两种以上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分别裁决,合并执行。
第五条 行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10元罚款:
(一)在有人行道的道路上,不在人行道内行走的;
(二)在划有人行横道的路段的道路上,不在人行横道线内通过的;
(三)在设有交通隔离的道路上,翻越隔离设施进入车行道的;
(四)在设有人行横道灯的路口,不按交通信号指示行走的;
(五)在建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路段内,不经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横过道路的。
第六条 乘车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10元罚款:
(一)在机动车道上等候车辆的;
(二)在车行道上从机动车左侧上下车的;
(三)侧身、不戴头盔乘坐两轮摩托车的;
(四)行车时向车外抛掷物品的;
(五)乘坐残疾人专用车的。
第七条 自行车、人力三轮车、残疾人专用车驾驶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10元罚款:
(一)车辆制动装置失灵的;
(二)在横过划有双向四车道以上街路时骑行的;
(三)在明令禁止通过的道路上行驶的;
(四)不在存车处或指定地点停放的;
(五)在道路上学骑自行车的;
(六)在车行道上滞留的;
(七)超过停止线等候信号的;
(八)违反载物规定骑行的;
(九)骑自行车带人的(带学龄前儿童的除外)。
第八条 自行车、人力三轮车、残疾人专用车驾驶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20元罚款:
(一)遇有停止信号通过的;
(二)在机动车道内推、骑的;
(三)在路口与机动车争道抢行的;
(四)逆向不绕环岛行驶的。
第九条 畜力车驾驶人在禁行时间或在禁行道路上驾车行驶的,并处30元罚款。
第十条 机动车驾驶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100元罚款:
(一)驾驶员驾驶的车辆号牌不全,倒挂号牌或因遮盖、污损造成号牌字迹辨认不清的;
(二)行车中驾驶员吸烟、接打移动电话、查阅寻呼机信息,向车外抛掷物品的;
(三)在人行横道线、横格网状禁停区或禁止停放车辆路段内停放车辆的;
(四)变更车道不开转向灯的;
(五)不按规定车道行驶或进入导向车道后随意变更车道的;
(六)在禁鸣区域鸣喇叭的;
(七)在无障碍道路上故意压速、停驶或者以其他方法阻塞交通的;
(八)骑、压分道线行驶的;
(九)擅自编组车队影响其他车辆正常行驶的;
(十)持军队、武警部队驾驶证驾驶地方车辆或持地方驾驶证驾驶军队、武警部队车辆的;
(十一)因发生故障或交通事故停车,未按规定设置警告标志或灯光显示的;
(十二)在机动车车身前后悬挂各种广告的;
(十三)客运机动车在行驶中不按规定停车,或上下乘客的。
第十一条 机动车驾驶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200元罚款:
(一)遇停止信号而通过的;
(二)遇停止信号或交通阻塞不依次等候,强行通过的;
(三)牌证不随车、随身携带、悬挂的;
(四)擅自更改机动车车身颜色或车容外貌的;
(五)擅自更改机动车发动机总成或车架总成的;
(六)在道路上逆向行驶的;
(七)在禁行区域、禁行时间内行驶或不按单行线指示方向行驶的。
第十二条 机动车驾驶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300元罚款。有第(二)项行为的,同时缴收机动车牌照,强制报废:
(一)违章行为被拍摄公布后,十五日内未接受处罚的;
(二)驾驶报废机动车辆的;
(三)驾驶非法拼装机动车辆的;
(四)所驾车型与驾驶证准驾车型不一致的;
(五)饮洒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六)在机动车上擅自安装警灯、警报器、标志灯具和非法定标志牌的;
(七)被处罚的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人员拒绝接受处罚的,可以暂扣车辆,暂扣车辆的移动和保管费用由被处罚人承担;因移动和保管造成车辆损坏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第十三条 违反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除按上述规定处罚外,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规定吊扣1至12个月驾驶证。
第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主要街路是指吉林大街、重庆街、通潭大路、中康路、天津街、上海路、通江路、江湾路、解放大路、延安路、哈达大街、中兴街、长春路、光华路、松江路、桃源路、浑春街、南京街、北大街、福绥街、越山路、恒山路、华山路、郑州路、徐州路、汉阳街、湘潭路、武汉路、遵义路、承德街、青岛街、和平路、丰满路、顺城街、北京路、四川街、深圳街、龙潭大街、龙山路、江滨路。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2000年6月12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建设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通知》的紧急通知

建设部


建设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通知》的紧急通知

建规电[2004]20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规划局(委员会)、交通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通知》(国办发[2004]38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加强城乡规划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的综合调控,切实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清理工作,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膨胀,现就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

  一、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各省、自治区建设厅和直辖市有关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清理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服务和服从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大局。要按照《通知》要求,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同级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结合本部门职能,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清理工作。各省、自治区建设厅和直辖市有关行政部门主要领导要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清理工作,成立专门机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并抓紧组织实施。

  二、按照《通知》要求,各地要对所有在建和拟建项目规划、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审核,并重点清理钢铁、电解铝、水泥以及党政机关办公楼和培训中心、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高尔夫球场、会展中心、物流园区、大型购物中心等项目以及2004年以来新开工的所有项目。

  三、要对清理范围内所有项目的规划、建设情况逐一进行核查,核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否符合依法审定的城市总体规划,是否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

  属于公共财政投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大型公共设施建设项目,还要核查是否符合近期建设规划;

  (二)核查“选址意见书”办理情况,内容包括:是否依法办理“选址意见书”;已办“选址意见书”是否符合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建设项目是否对城市环境构成污染,是否对城市安全构成威胁,对可能构成影响的,是否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三)核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办理情况,内容包括:是否依法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已办“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否符合规划确定的土地使用性质、开发强度要求;

  (四)核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情况,内容包括:是否依法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已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是否符合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是否符合规划设计条件;

  (五)核查建设项目是否按照《建筑法》等法律法规规定,领取施工许可证或办理开工报告;

  (六)核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在建或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国办发[2003]81号文件的有关规定;

  (七)核查建设单位是否按照经依法批准的“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实施建设;

  (八)核查是否存在违反规划要求和法定规划许可程序,以政府文件、会议纪要等形式批准建设项目;规划部门在规划审批中是否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违反《城市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及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等发放“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四、要严格依据《通知》要求和《城市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妥善做好项目清理后的各项处理工作。要对清理范围内所有项目,逐项提出处理意见。对国家明令禁止建设且违反《城市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的在建项目,要停止建设;对违反城乡规划、规划审批程序的在建项目,要暂停建设,限期整改;对不符合城乡规划及《城市规划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的拟建项目,一律不予办理规划、建设许可手续,严禁擅自开工建设。

  五、各省、自治区建设厅和直辖市有关行政部门应于2004年6月27日前将本地区清理项目的规划建设核查情况报建设部,内容包括:清理范围内所有项目规划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意见;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六、建设部将按照《通知》要求对部分地区清理工作进行督导和抽查。对在清理工作中弄虚作假、有意隐瞒不报的,或因清理工作不力造成停止或暂停建设后出现新的不良后果,一经查实,将给予通报批评,并按照规定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争取社会各界对清理工作的支持。对违法违规的典型案例要公开曝光。

  各地应确定清理工作联络员,并于2004年5月底前将名单告建设部城乡规划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四年五月十四日



四川省人事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司法助理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四川省司法厅 四川省人事厅


四川省人事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司法助理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市、地、州、县(市、区)司法局、人事(劳动人事)局:
现将《四川省司法助理员管理暂行办法》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分别上报省司法厅、省人事厅。


四川省司法厅 四川省人事厅

一九九二年二月十八日

四川省司法助理员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司法助理员的管理,更好地发挥司法助理员在基层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司法助理员暂行规定》和《四川省区、乡(镇)法律服务所暂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司法助理员是基层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构的司法行政工作人员。
乡(镇)人民政府、区公所、街道办事处应在国家核定的司法行政编制内,按照有关规定配备司法助理员。国家核定的司法行政编制不足时,司法助理员可由乡(镇)人民政府、区公所、街道办事处的现有工作人员兼任。
第三条 区公所、街道办事处的司法助理员由县(市、区)人民政府人事部门任免。乡(镇)人民政府的司法助理员由乡(镇)人民政府征得县(市、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同意后任免。
第四条 司法助理员应保持相对稳定,确需工作变动,应征得县(市、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同意。
第五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对司法助理员进行业务指导和业务培训,并协助县(市、区)人民政府人事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区公所、街道办事处做好司法助理员的任免、考核、奖惩以及思想教育等工作。
第六条 司法助理员除具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政治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热爱和熟悉司法行政工作;
(二)具备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和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法律专业知识;
(三)身体健康。
第七条 司法助理员的职责:
(一)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二)指导人民调解工作,调查研究本辖区民间纠纷发生的原因、特点和规律,提出预防纠纷的办法;
(三)协助调解委员会或直接调解重大疑难民间纠纷;
(四)具体负责处理民间纠纷;
(五)管理区、乡(镇)、街道法律服务(司法)所;
(六)配合有关部门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修改、制定乡规、民约;
(七)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助有关部门帮教失足青少年;
(八)向上级反映群众对现行法律、法规和司法行政工作的意见、要求;
(九)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八条 本办法自下达之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