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河北省经纪人管理暂行办法修正案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06:29:22  浏览:843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河北省经纪人管理暂行办法修正案

河北省人民政府


河北省经纪人管理暂行办法修正案


(2007年4月9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第8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7年4月2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7]第5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一、删去题目中的“暂行”。

二、第四条中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修改为“县级以上”。

三、第五条修改为:“经纪人从事经纪活动,必须具备国家和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条件。”

四、删去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

五、第九条改为第六条,并修改为:“经纪人从事经纪活动,必须依法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在办理登记注册前,应当向有关部门办理资格、资质审查等有关审批手续的,从其规定。”

六、第十七条改为第十四条,并修改为:“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超越核准的经纪业务范围从事经纪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警告,并对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对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七、根据以上修改,对本办法有关条文的顺序作相应调整。此外,对个别文字作了修改。


附:河北省经纪人管理办法(2007年修正本)(1997年9月29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第199号发布 根据2007年4月9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第8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7年4月2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7]第5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的《河北省经纪人管理暂行办法修正案》修正)

第一条 为确立经纪人的法律地位,保护经纪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经纪行为,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经纪人,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为促成他人交易而从事居间、行纪和代理等经纪业务,并收取佣金的单位和个人。包括经纪人事务所、经纪公司和个体经纪人。

第三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经纪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

法律、法规和规章对专业经纪活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 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经纪人和经纪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五条 经纪人从事经纪活动,必须具备国家和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条件。

第六条 经纪人从事经纪活动,必须依法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在办理登记注册前,应当向有关部门办理资格、资质审查等有关审批手续的,从其规定。

第七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现役军人以及国家和本省禁止从事经纪活动的其他人员,不得从事经纪活动。

第八条 凡国家允许进入市场流通的商品和允许提供的服务项目,经纪人均可进行经纪活动;凡国家限制自由买卖的商品和限制提供的服务项目,经纪人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经纪活动;凡国家禁止流通的商品和禁止提供的服务项目,经纪人不得进行经纪活动。

第九条 经纪人开展经纪活动除即时清结的外,应当与委托人以书面形式订立经纪合同。

经纪合同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委托人和经纪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

(二)经纪项目和委托事项;

(三)样品的保管和检验;

(四)佣金和其他费用的数额及其支付方式、支付期限;

(五)合同的履行期限;

(六)违约责任和纠纷的解决方式;

(七)当事人双方认为应当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条 经纪人在经纪活动中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依法从事经纪活动,接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有关专业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

(二)提供客观、公正、准确和高效的服务;

(三)向委托人及时准确的报告定约机会和交易情况;

(四)妥善保管委托人交付的样品、保证金、预付款等财物;

(五)按照约定为委托人保守商业秘密;

(六)记录经纪业务成交情况,并按规定登记存档;

(七)收取佣金应当开具税务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并依法缴纳税金和管理费用。

第十一条 经纪人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一)超越核准的经纪业务范围开展经纪业务;

(二)采取胁迫、欺诈、贿赂或者恶意串通等手段促成交易;

(三)伪造、涂改或者泄漏与经纪活动有关的文件和凭证;

(四)兼职经纪人接受与所在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当事人委托,促成交易;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二条 经纪人在经纪活动中有权要求委托人提供真实可靠的样品和有关资料,并依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或者与委托人的约定,收取相应的佣金和其他有关费用。

经纪人收取佣金和其他费用,应当持有物价部门核发的收费许可证,并接受物价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经纪人开展经纪业务必须设立帐薄,登记开展经纪业务所支出的费用、收取的佣金以及财务制度要求证明的其他内容。

第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超越核准的经纪业务范围从事经纪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警告,并对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对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转发省水产局《关于加强山东南部海域亲虾管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山东省政府办公厅


转发省水产局《关于加强山东南部海域亲虾管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山东省政府办公厅




省政府同意省水产局《关于加强山东南部海域亲虾管理的暂行规定》,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关于加强山东南部海域亲虾管理的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我省南部海域对虾怀卵亲体(以下简称亲虾)的管理,保护对虾资源,促进渔业生产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和《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等渔业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每年三月十日至四月二十日在我省南部海域从事渔业生产和买卖亲虾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我省南部海域,是指北起荣成县石岛,南至日照市岚山头范围的禁渔区线内侧海域。
第四条 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省渔政机构),负责我省南部海域亲虾的统一管理。市(地)、县(市、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应予密切配合。
第五条 禁止使用锚流网、三重流网、绷网、小围网及其他损害亲虾的网具作业。
第六条 使用定置网具兼捕亲虾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兼捕亲虾者),必须持有“山东省兼捕亲虾特许证”,凭证在禁渔区线以内作业。
捕捞亲虾必须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以提高亲虾成活率。
第七条 “山东省兼捕亲虾特许证”按下列规定批准发放:
一、兼捕亲虾者应当在当年一月底以前将其船号、主机马力、网具数量,作业时间和场所等列表申报当地县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县级渔政机构),由县级渔政机构审查和市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市级渔政机构)审核
后,转报省渔政机构批准;
二、被批准的兼捕亲虾者,应向县级渔政机构交付亲虾资源费,领取“山东省兼捕亲虾特许证”;
三、亲虾资源费按船只马力大小交纳。11马力及其以下的每只150元,12马力及其以上的每只300元。
第八条 兼捕的亲虾,实行计划供应,凭证买卖。
一、需购买亲虾的育苗单位和个人,应当在当年一月底以前将购虾数量等列表申报当地县级渔政机构,由县级渔政机构审查和市级渔政机构审核后,转报省渔政机构批准;

二、被批准购买亲虾的单位和个人,应向指定的县级渔政机构按每尾亲虾3元预交亲虾资源费,领取“山东省购买亲虾特许证”,持证到指定的地点购买;
三、预交的亲虾资源费,由购买亲虾的单位和个人根据实际购买数量,与收费机构结算,多退少补。
第九条 外省、市需来我省购买亲虾的单位和个人,应由其省、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列表,到我省渔政机构办理批准手续,并按第八条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办理证件,购买亲虾。
第十条 禁止养殖育苗单位自行捕捞亲虾;禁止无证兼捕、买卖亲虾。
第十一条 对执行本规定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渔政机构给予奖励。
第十二条 对下列违规行为,由县级以上渔政机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以下处罚:
一、拖网渔船进入我省南部海域作业的,没收其渔获物和渔具,每对船罚款1000元至50000元,并收缴资源损失赔偿费1000元至16000元。
二、使用锚流网、三重流网、绷网、小围网及其他损害亲虾的网具作业的,没收其渔获物,每单船罚款500元至2000元,并收缴资源损失赔偿费500元至3000元;情节严重的,没收网具。
三、未领取“山东省兼捕亲虾特许证”,或虽有证件但未按规定的时间、海域作业的,没收其渔获物,每单船罚款500元至1000元,并收缴资源损失赔偿费1000元至2000元;情节严重的,没收网具。
四、养殖育苗单位和个人自行捕捞亲虾的,没收其渔获物和网具,每单船罚款500至5000元,并按每尾亲虾50元收缴其资源损失赔偿费;未领取“山东省购买亲虾特许证”购买亲虾的,没收其全部亲虾,并处以1000元至5000元的罚款。
五、兼捕亲虾者向无证购买亲虾的单位和个人出售亲虾的,没收其全部亲虾,并处以1000元至5000元的罚款。
第十三条 资源损失赔偿费和亲虾资源费,专款用于对虾资源的恢复和保护,具体办法由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制定,报省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十四条 “山东省兼捕亲虾特许证”和“山东省购买亲虾特许证”由省渔政机构统一印制。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88年1月27日

杭州市爱国卫生条例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杭州市爱国卫生条例》的决定

(2003年6月27日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对杭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杭州市爱国卫生条例》进行了审议,现决定予以批准,由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杭州市爱国卫生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爱国卫生工作,保障人民身心健康,提高社会卫生水平,促进社

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 第二条 杭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应遵守本条例。

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的爱国卫生工作,是指政府组织领导,动员全民参

与,增强公共卫生意识,消除危害健康因素,预防疾病,改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提高

全民健康水平的社会性卫生活动。

 第四条 爱国卫生工作实行政府组织、属地管理、部门协作、全民参与、

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方针。

 第五条 组织开展爱国卫生工作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爱国卫生工作,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

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及时发布公共卫生信息,提高社会总体卫生水平,使社会总体卫生水

平的提高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爱国卫生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

 第六条 参加爱国卫生活动是单位和个人的权利和义务。

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对违反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危害公共卫生

和公民健康的行为进行举报。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受理举报,并为举报者保密。

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或者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对爱国卫生工作成绩显著

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 第九条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爱国卫生工作进行资助、捐赠。

捐赠的资金和物品应当专门用于爱国卫生工作,不得挪作他用。

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具有法定行政管理职能的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各级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设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实施本区域内的爱国卫生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监督、检查爱国卫生工作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贯彻实施;

(二)组织制定爱国卫生工作规划及年度计划;

(三)组织制订爱国卫生工作规章制度;

(四)组织开展爱国卫生宣传及全民健康教育;

(五)组织动员全社会参加爱国卫生活动;

(六)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七)组织开展爱国卫生监督检查、评比活动;

(八)开展爱国卫生工作交流、合作和有关科学研究;

(九)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十)完成同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爱国卫生工作任务。

 市、区、县(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爱国卫生日常工作;具有法定行政管理职能的管理委员会、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落实专门工作人员,负责爱国卫生日常工作。

 第十一条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由卫生、建设、环境保护、农业、教育、交通、工商行政等成员单位组成,实行分工负责制。各成员单位应当根据爱国卫生工作发展的要求及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爱国卫生工作。

 第十二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村(居)民委员会和其他组织,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立爱国卫生组织或者配备专(兼)职爱国卫生工作人员,在当地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本单位的爱国卫生工作。

 第三章 管理与监督



第十三条 每年四月为全市爱国卫生活动月。

 爱国卫生活动月期间,应当结合当地突出的社会卫生问题开展活动。

 第十四条 爱国卫生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应当督促辖区内的单位落实爱国卫生工作措施,定期检查、考核爱国卫生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实施情况。单位应当定期将爱国卫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情况向辖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报告。

 第十五条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应当组织开展创建卫生城市、卫生县城、卫生乡(镇)、卫生街道、卫生村、卫生居民区和爱国卫生先进单位的活动。

 未评为卫生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的,当年不得评为同级文明单位。

 第十六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村(居)民委员会和其他组织应当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完善有关卫生设施,落实卫生达标责任制,开展经常性的爱国卫生活动,使单位爱国卫生工作达到规定标准。具体标准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村(居)民及房屋承租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搞好室内卫生,保持和维护公共楼梯、走廊、庭院及其他规定范围内的室外环境卫生,按规定的时间、地点、方式倾倒垃圾。房屋所有权人应当督促房屋承租人搞好有关卫生工作,遵守公共卫生制度。

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农村饮用水卫生条件的改善和村(居)民户厕、公厕的改造工作。

农村饮用水的供水水质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和卫生标准。

村(居)民的户厕、公厕建设应当符合无害化标准。

 第十八条 公民应当自觉维护公共卫生,遵守下列社会卫生规范:

(一)不随地吐痰、便溺;

(二)不乱扔、乱倒垃圾、污物;

(三)不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吸烟;

(四)不从事其他有碍社会卫生的活动。

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民委员会应当组织辖区内的单位和居民开展杀灭老鼠、苍蝇、蚊子、蟑螂等病媒生物的活动。

任何单位和村(居)民都应当参加杀灭各种病媒生物的活动,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消除病

媒生物孳生场所,使病媒生物的密度控制在国家和省、市规定的标准之内。

单位和村(居)民自行杀灭病媒生物有困难的,可以委托病媒生物消杀专业机构进行杀灭。

 第二十条 病媒生物消杀专业机构应当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依法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开展营利性病媒生物消杀活动。病媒生物消杀专业机构成立后,应当向市、县(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 病媒生物消杀专业机构从业人员应当经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病媒生物防治资格证书,方可上岗。病媒生物消杀专业机构不得聘用未取得病媒生物防治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营利性病媒生物消杀活动。

 第二十一条 杀灭老鼠、苍蝇、蚊子、蟑螂等病媒生物的药品、器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销售、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剧毒灭鼠药品和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杀虫药品、器械。

 第二十二条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应当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旅游景点、商业网点、集贸市场、机场、车站、码头等场所以及城乡结合部的公共卫生工作。

 第二十三条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应当组织开展以普及卫生科学常识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村(居)民委员会和其他组织应当结合各自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增强全社会卫生意识和全民自我保健能力。

新闻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科普知识以及卫生法规的宣传,发布宣传卫生与健康的公益性广告。

单位和个人应当接受健康教育,参加健康教育活动。

 第二十四条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聘任爱国卫生义务监督员。爱国卫生义务监督员对本区域内的爱国卫生工作进行社会监督,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有关爱国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对违反有关爱国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进行劝导或举报;

(三)负责同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委托的其他爱国卫生管理工作。

爱国卫生义务监督员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佩带标志或出示证件。

 第四章 法律责任

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由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给予通报批评,并可以提请有关部门按管理权限对有关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予以行政处分:

(一)不履行爱国卫生工作义务的;

(二)不落实爱国卫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的。

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单位爱国卫生不达标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对该单位主要责任人处以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未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造成病媒生物的密度超过国家和省、市规定标准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对个人处以五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主要责任人处以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病媒生物消杀专业机构杀灭病媒生物,病媒生物消杀费用由该单位、个人支付。

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未取得病媒生物防治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营利性病媒生物消杀活动,或者单位聘用未取得病媒生物防治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营利性病媒生物消杀活动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对个人处以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有关爱国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本条例的行为,法律、法规和规章已有相应规定的,由法定的行政执法机关进行处罚;行政执法机关不处罚的,市、区、县(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应当督促该机关处罚;对拒不作出处罚的行政机关,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有权给予通报批评,并可提请本级政府或者该机关的上级机关处理。

 第三十条 阻碍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第三十一条 行政执法人员在爱国卫生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按管理权限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1998年11月30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杭州市爱国卫生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135号)同时废止。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